个人登陆    |     企业登陆
服务热线:400-6363-777
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连机场:拿什么实现“双枢纽”建设目标?

大连机场:拿什么实现“双枢纽”建设目标?

发表日期:2011-05-17

  大连机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双枢纽”——即把大连机场建设成为东北亚门户枢纽和东北亚货运枢纽。在民航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一切皆有可能”,那么大连机场在周边机场以及高铁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该拿出什么样的措施或者计划来实现“双枢纽”目标呢?--题记

  由北京飞往大连,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自助值机时,稍微晚到一点的旅客会发现航班上可选座位非常少,基本已经满员;到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简称“大连机场”)航站楼时,若时间凑巧,透过宽大的玻璃墙,则能看到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Air China Cargo Co.Ltd.,简称“国货航”)一架波音747-400飞机正在停机坪上,由装卸工人忙忙碌碌的装载着货物。

  这可谓是当前大连机场积极推进“双枢纽”建设的一个微小缩影。

“双枢纽”目标是否超前?

  在地方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很容易出现高歌猛进的态势。或目标太宏大,或目标太超前,并往往被人诟病,那大连机场在设定建设“双枢纽”这一目标时,是否提供了合理性的论证呢?

  “不论是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航业的快速腾飞,还是从大连市的发展来看,大连机场此时提出”双枢纽“目标可谓正当时。”大连机场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任恩岩这样回答。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大连机场底气十足的提出“双枢纽”目标的原因之一。在民航局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加快发展枢纽机场,发挥大连机场东北振兴的作用”。

  民航业相关关联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为“双枢纽”目标的提出增加了信心。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规划预测,到2015年,国内旅客人数达到33.1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3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这就为民航业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庞大客源。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不断增长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发展,这都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当然,大连机场的双枢纽目标提出最重要的依据还是来源于大连机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大连市的发展前景。“单论大连机场的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国际旅客量的增长态势,也足以说明‘双枢纽’建设的必要性。”任恩岩说。三地国际旅客的增长还只是大连机场发展态势向好的一个方面。今年一季度,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1%,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6.2%。

  同时,从区域优势看,大连市拥有北方最大的海港--大连港,为大连机场建设东北亚货运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将开通的高铁,也对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客货在大连聚集和中转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都为“双枢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的“安全”法宝

  按照大连机场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建设要初见成效。届时,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每日形成两至三个航班波,旅客中转率达到15%;基本建成中国东北地区、环渤海区域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门户枢纽机场;初步形成海、陆、空相互支撑的立体大交通体系。

  当被问及大连机场如何打造东北亚门户枢纽时,大连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杜志渊的第一反应是——必须确保安全。他说:“安全是第一服务”。

  东北亚门户枢纽不仅仅需要吸引往返大连的旅客,还需要吸引整个东北地区的旅客在出行时首选从大连机场进行中转,而这显然需要旅客建立起对大连机场牢固的信任

  “一个机场只要出了一次大事,乘客就会有意识的避开它,没有了乘客,就无从发展。”杜志渊说,他所理解的安全,是机场能够提供给旅客的“第一服务”。

  有人说,安全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那大连机场如何确保安全,让这个“筐”不仅有外形,更有内在呢?

  大连机场选择了通过新技术确保安全。自从大连机场飞行区监控系统启用后,机场内就再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跑道入侵而造成的不安全事件;门禁及车辆管理系统启用后,大连机场彻底阻断了外来人员进入禁区的途径;安检管理系统启用后,大连机场把安检通道和登机口合并做到了全程跟踪管理。

  “现在如果一个旅客发现在过安检后丢失了手机,我们可以立即查出到底手机在哪里被遗忘,被谁捡到。”杜志渊解释说,手机只是个比喻,这一技术可以全程的、24小时的监控各种危害机场安全的行为,为大连机场打造最安全的环境。

  把好“安全”这道关后,大连机场在建设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的进程中,还需从完善航线网、加强市场营销和提升机场软硬件建设水平等方面进行努力。

  大连机场着眼航线网络的完善。“十二五”期间,大连机场将加密并拓展国内干线、支线网络,打造至京、沪、广、深、青岛空中快线,完善加密至东北腹地、内蒙、河北、山东支线网络。发展国际、地区航线,加大至日、韩、俄的航班量,增加通航点;开通至欧美、东南亚国家直飞航线;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旅游航线;适当加密大连至香港、台北的航线,拓展台湾新航点。引进货运航空公司,拓展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开通至北美、欧洲、韩国直达货运航线,加密至日本货运航线。

  同时,大连机场还要将借助“中转”之力实现东北亚门户枢纽的目标。借鉴欧洲地空联运的经验,大连机场将逐步建立旅客在火车站及航站楼地空换乘的模式,通过与动车和高铁联合,大连机场将在火车站和机场航站楼提供空铁换乘手续服务。

  此外,大连机场还注重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为旅客提供舒心的服务。通过建立旅客抱怨跟踪制度,努力实现“不让一个旅客带着抱怨离开机场”的目标。

以现代物流中心启动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

  大连机场所在的大连市外向型经济突出,国际货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以及按照进出口贸易总值的粗略推算,“十二五”期间,大连市每年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应在30万吨以上,而大连机场近年实际完成的国际货邮吞吐量不足5万吨,大量国际货邮经陆路分流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显然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势在必行。

  “制约大连机场航空货运的发展瓶颈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实力的货运航空公司,货运航线网络亟待构建;二是收货价格不尽合理,致使部分货运代理人的货源流失;三是货运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四是支持建设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的政策亟待加强。”任恩岩这样分析。

  此时,大连机场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3月20日,大连机场开通了天津——大连——大阪邮政航货包机;4月15日国货航在大连机场开通了大连——法兰克福国际货运航线。新航线的开通,完善了大连机场的货运网络,增加了通达性。

  空港物流发展涉及海关和空管等部门,这些手续是否能快速及时的完成对航空物流效率影响极大。因此,大连机场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高空港物流运作效率。

  大连机场空港物流中心项目也与日前启动,16万平方米的空港物流中心将通过提供和完善快件航运功能、保税功能、仓储功能、物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及航空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从而逐步形成大连航空物流产业聚集区,推进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为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提供了“基地”。

  “吸引货运聚集到大连,还需要大连机场提供正规周到的服务。”任恩岩说,“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就需要机场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为此,大连机场注重加强职工队伍素质的建设,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持续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机场干部职工能力素质的同时,大连机场尤其是注重培养农民工队伍。考虑到货物的装卸质量直接影响着机场货运的发展,而大连机场之前一直没有自己的装卸队伍这一情况,大连机场决定组建自己的装卸队,以解决野蛮装卸的问题。由于装卸队成员多数是农民工,大连机场下大力气提升整个农民工队伍的素质,在选拔有学历、有职务的管理干部同时,也从农民工中招聘了2名管理员,使这只队伍既成为了既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干部,也有富有一线装卸经验的农民工干部参与的管理队伍。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大连机场还将为客户提供远程交运平台,为航空公司拓宽国外进口货物到东北的渠道;在大型跨国企业园区设立货运办事处,增设卡车航班;与动车联手,在火车站和机场航站楼提供快速便捷的货运中转服务,与大连港、营口港合作,实施海空联运;建立不受营业时间和仓储区域限制的绿色通道,使需要空运的货物经大连机场中转至各地。

“双枢纽”建设的1000公里“覆盖作用”

  大连机场的“双枢纽”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大连机场的美好前景,更能带动大连市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不论是在民航业内还是在学界,当前都有一种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大通道。

  统计表明,公路的覆盖范围是200公里,铁路的覆盖范围是500-800公里,而航空的覆盖范围是1000公里以上。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机场的投入产出比为1:8。

  曾有业内学者分析,大型机场因为其高效率的运输体系,可以产生集聚的经济效应,吸引高度专业化、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依托于航空的临空经济区,从而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大连机场“双枢纽”建设带来的促进作用正好契合这一分析。

  “随着东北亚门户枢纽和东北亚货运枢纽的建设,大连机场必将成为东北亚航空客货运的重要中转站,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通道。”任恩岩对大连机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10年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名列东北机场第一位,国际旅客吞吐量连续5年排名全国机场第4位的大连机场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双枢纽”建设的目标,进而带动大连市甚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原文地址